隐青山

想要去做些什么的青年

《我不是药神》:“独特”的中国反类型片

可能有许多人把它当成了喜剧片,开开心心地走进院厅却哭得稀里哗啦地出来。

《药神》打破了大多数中国电影一直以来的“流于表面”的诟病,真正做到了“一针见血”。影片取材是极为敏感的,所涉及到的医疗体制改革问题是当下都还在进行的,这样的题材是绝不可能在两三年前出现,而现在却摆在了大众院线上,夺下了单人票房冠军。

导演的叙事能力十分优秀,对于故事节奏的把控到位,让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具备了极强的故事张力。情理与法理的表面对峙是中国文艺作品常有的角度,从这样一个点出来往往能使观众进入一种深层的思想风暴。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观看电影是作为消遣娱乐时间的方式,因此大多数的文艺片是难以在中国院线市场获得生存机会的,而《药神》虽作为商业电影却有一颗发光的文艺内核,恰当地平衡好了一部电影的商业性和社会性。“不想死”所表现出的生命能量让观众为之震撼,“药”作为线索将城市中不同层次不同阶级的人物生活折射了出来,让观众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去全面地观察那一特殊背景下的社会面貌。

徐峥与王传君分别脱离了“囧”与“关谷神奇”的影子,以专业演员的身份去完成了一场几近完美的表演。这使得观众在剥开喜剧的外壳后,悄无声息地被过渡到影片最核心却也是最具矛盾最令人揪心的主题。这些人物的生生死死、期盼与信念、弃或不弃、幸运与意外以极强的真实感展现在了银幕前,对着每一位观众喊出:“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以电影来体现社会问题,这样的创作题材往往是韩国与印度电影能有较高的完成度,但《我不是药神》无疑是中国电影的代表,它是对中国电影市场和观众的一个新的导向,它让许多观众知道,原来这样的电影可以有它的价值,相比于那些情情爱爱、奇幻动作的热门IP题材而言,对于自己更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今后的电影生活中,这样的题材会受到更多的目光与欣赏,而不是仅仅活在微乎其微的排片数与独立影评人的文字里。

《人民日报》发文评价《药神》的话中有这样的一段:“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而同样,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也都应该成为文艺的沃土,这样才能留下真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在某篇文章中有类似这样的话,《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独特的电影,而这种“独特”正是中国电影所需要的。

影片中的慢粒性白血病通过医疗体制改革获得了接近百分之九十的存活率,而《我不是药神》的出现何尝不是中国电影体制的新路呢?

2018.7.9 夜 连篇废话的无聊高中毕业生
码于机场、海底捞和客厅

评论

热度(17)